吊秤作為起重作業中的稱重設備,其部件受損可能導致測量誤差、設備故障甚至安全事故。防止部件受損需從設計選型、安裝使用、維護保養等多維度入手,以下是具體措施及注意事項:
一、設計與選型階段的防護措施
1.核心部件材料與結構優化
傳感器選材:
采用高強度合金鋼材(如鉻鉬鋼、不銹鋼)或鈦合金制作稱重傳感器,提高抗拉伸、抗沖擊能力(如額定載荷10噸的吊秤,傳感器抗拉強度需≥800MPa)。
傳感器表面做防腐處理:電鍍鎳鉻層(厚度5-10μm)或噴涂環氧涂層,防止潮濕環境下生銹(如港口作業需選用316L不銹鋼傳感器)。
機械結構強化:
吊環、吊鉤等受力部件采用鍛壓成型而非鑄造,避免內部氣孔缺陷;吊鉤開口度需符合GB10051.1標準(如額定載荷下開口度變形≤0.25%)。
鋼絲繩選用多股絞合結構(如6×37+FC),破斷拉力需為額定載荷的5倍以上,外層涂抹專用潤滑脂防磨損。
2.電氣部件防護設計
傳感器線纜保護:
采用耐彎折屏蔽電纜(如聚氨酯護套電纜),彎曲半徑≥10倍線纜直徑,避免頻繁吊裝時線纜斷裂。
接線盒做防水密封(IP65以上),內部填充防水膠,防止雨水或冷卻液滲入導致短路。
顯示屏與電路板防護:
顯示屏加裝鋼化玻璃防護罩,抗沖擊強度≥2J;電路板涂覆三防漆(防潮、防塵、防鹽霧),適應戶外潮濕環境(如沿海地區作業)。
二、安裝與使用中的防護規范
1.正確安裝與校準
吊裝位置與垂直度:
吊秤需垂直懸掛,傾斜角度≤5°,避免橫向受力導致傳感器偏心過載(橫向力超過額定載荷10%可能損壞傳感器)。
安裝時使用水平儀校準吊環平面,確保載荷均勻分布,嚴禁用吊秤拖拽重物(如地面拖動工件會產生橫向摩擦力,損傷內部結構)。
校準與載荷測試:
新吊秤使用前需進行滿量程校準(用標準砝碼加載),誤差控制在±0.1%FS以內;每半年復檢一次,避免長期使用后精度偏移。
2.操作規范與載荷控制
禁止超載與沖擊載荷:
嚴格按額定載荷使用(如10噸吊秤嚴禁稱量12噸貨物),超載可能導致傳感器彈性體永久變形(超載15%以上需立即停用檢測)。
起吊時緩慢勻速提升,避免急停急剎產生慣性沖擊(沖擊載荷可達額定載荷2-3倍,易損壞鋼絲繩和吊鉤)。
惡劣工況防護:
高溫環境(>60℃)使用時,傳感器需加裝隔熱板(如陶瓷纖維板),避免溫度影響應變片精度(溫度每升高10℃,零點漂移≤0.05%FS)。
粉塵環境(如礦山)需定期清理秤體表面積塵,防止粉塵進入轉動部件(如吊鉤軸承)導致卡滯磨損。
三、維護保養與故障預防
1.定期檢查與部件維護
機械部件檢查:
每周目視檢查:
吊鉤開口度是否變形(用卡尺測量,超過原值10%需報廢),鉤身是否有裂紋(可用磁粉探傷檢測)。
鋼絲繩斷絲數超過10%需更換(如6×37結構鋼絲繩,一個捻距內斷絲≤22根),外層磨損超過直徑40%必須報廢。
每月潤滑保養:
吊鉤軸承、吊環鉸接處加注鋰基潤滑脂(NLGI2級),防止干摩擦磨損;鋼絲繩涂抹專用防銹潤滑脂(如石墨鈣基脂)。
電氣部件維護:
每季度檢查線纜接頭是否松動,用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(≥50MΩ),線纜外皮破損需用防水膠帶修補或更換。
顯示屏背光亮度不足時,及時更換內部LED燈珠,避免強光下無法讀取數據導致誤操作。
2.特殊環境下的保養強化
潮濕環境:
每次使用后用干燥空氣吹掃傳感器和接線盒,去除冷凝水;存放時放入防潮箱(濕度≤40%RH),避免電路板受潮發霉。
腐蝕性環境:
化工場所使用后,立即用清水沖洗秤體表面(如接觸酸液需用小蘇打溶液中和),傳感器表面涂層破損處需補涂防腐漆。
四、安全防護與應急處理
1.過載保護裝置配置
加裝電子超載報警器(如當載荷超過額定值90%時預警,110%時強制停機),避免人為誤操作導致過載。
機械限位裝置:在吊環上方安裝緩沖橡膠塊,當載荷過大時限制傳感器形變,防止超量程損壞。
2.故障應急與報廢標準
異常情況處理:
發現稱重數據跳變、異響或部件變形時,立即停機檢測,嚴禁帶故障使用(如傳感器零點漂移超過±0.5%FS需返廠校準)。
鋼絲繩斷裂時,需立即疏散現場,更換同規格鋼絲繩后重新做載荷測試(靜載1.25倍額定載荷,保壓10分鐘無變形)。
強制報廢條件:
傳感器受沖擊后應變片開裂、吊鉤出現肉眼可見裂紋、鋼絲繩斷絲數超標的吊秤,必須立即報廢,不得維修后使用。
五、操作人員培訓與管理制度
1.操作培訓與考核
操作人員需經專業培訓,掌握吊秤額定載荷、校準方法及異常情況處理流程,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(如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)。
定期開展案例教學(如超載導致傳感器斷裂事故),強化安全意識。
2.臺賬與追溯管理
建立吊秤使用臺賬,記錄每次使用時間、載荷數據、維護保養內容,便于追溯部件磨損情況(如傳感器使用滿5年或稱重次數超10萬次需強制檢測)。